东兴市竹山村:文明新风拂渔村 振兴路上谱新篇

伴着沥沥细雨,走进东兴市东兴镇竹山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古街上的老房子镶嵌着时代的痕迹,大清国一号界碑前游人如织,村民房前屋后绿意盎然,道路两旁的花卉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与红树林互相衬托,让人尽享文明和生态之美。这个边陲渔村,如今已蝶变为拥有“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的村寨。
近年来,竹山村聚焦“文明品牌、道德榜样、移风易俗、文化生活”四大方面,优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以实际行动提升村民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见证乡村振兴的幸福答卷。
特色品牌“激”出文明实践强活力
“大家好!欢迎来到边境最美渔村竹山村”“我是红领巾志愿服务队讲解员”……五一期间,东兴镇竹山小学的“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小小讲解员们正在竹山村大清国钦州界一号界碑前耐心地为游客讲解界碑的历史。
竹山村红领巾讲解员在大清国一号界碑前为游客讲解界碑知识
竹山村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也是中国海陆交汇处,与越南芒街隔海相望,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依托现有的大清国钦州界一号界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竹山微宣讲”,向干部群众讲解竹山战役故事,培育群众爱国爱边意识。2023年以来,因地制宜打造“边海星火”“海洋卫士”“守碑护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组建“3+5”志愿服务队伍,近50名志愿者骨干辐射带动竹山海域蚝农250多户,竹山小学师生、共建单位等200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有效服务乡村振兴、爱国教育、生态保护、卫生健康、社会治理等各领域。2023年,竹山村打造的《构建边海国门特色文明实践矩阵》入选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典型模范“引”出见德思齐好风气
2024年2月,86岁的竹山村民黄锐被竹山村道德评议会评选为2023年度竹山村移风易俗好榜样。黄锐熟知竹山村的历史,一有时间就免费向村民和游客讲述“竹山战役”的红色故事,培育群众爱国爱边意识。他还积极建议身边人也移风易俗,破除以前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竹山村创建“道德讲堂”,广泛收集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以及本村道德模范事迹,邀请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退伍老兵等进行宣讲,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引导群众向先进典型模范看齐,评选出2024年度“好媳妇”“好妯娌”“最美家庭”“志愿服务好标兵”和“移风易俗好榜样”等移风易俗先进模范6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浓厚氛围,让好的榜样成为推动全村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竹山村守碑护边志愿者在海上界碑上描红
移风易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竹山村立足本村实际,为破除陈规陋习,组织村屯群众共商共议,累计发动50多名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志愿者在竹山村4个网格18个生产小组发放移风易俗调查问卷800余份。重新修订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并将“五个统一”标准、乡风文明等内容纳入其中,2024年,竹山村被命名为防城港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用好国门大舞台、“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宣传阵地,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各类普惠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春节、广西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文艺晚会、理论演讲、环境卫生清洁等方式,广泛开展建设文明乡风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文明新风。
全国文明村这块招牌不仅让文明新风遍地吹,也给村里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目前,竹山村依托滨海优势大力发展近海养殖业和捕捞业,全村从事浅海作业1000多人,拥有渔船360余艘,鱼、虾、蟹塘1200亩,蚝排700多张20万平方米。种植水稻、“红薯娘”红薯近100亩。利用竹山榕树、竹林等山林养殖红树林海鸭、虫子鸡6500余只。竹山村村民黄粹雄说:“竹山村风气好、治安好、环境好,出门有钱赚,回家有热饭,生活在这里我们感觉很幸福。”
从陈规旧俗到文明新风,竹山村正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擦亮全国文明村镇这块金字招牌。“能够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我们大家都很高兴,产业发展好了,游客逐渐增多,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环境也明显提升。”竹山村副主任梁祖凤表示,竹山村委会将以此次获评为契机,让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社会更加和谐安全,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谢芳)
来源:东兴市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